书画鉴藏

扬州八怪笔下的四君子

2018/5/22 15:10:59 人评论 次浏览

信息来源:网络 作者:中国美术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鱓、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今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部分画作。

高翔(1688-1753),字凤冈,号西唐,又作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江苏扬州人。一生布衣,性格清高孤傲,与汪士慎意气相投。青年时便与寓居扬州的石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受其影响很深。善画山水,其次是梅花。山水画取法弘仁、石涛,用笔简练秀雅,取材于扬州的近景山水别具情趣。高翔擅画梅,在他仅存的少数诗作中,探梅占相当比重,可见其爱梅成癖。他“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高翔与汪士慎皆以梅花名世,又各具特色,金农评道:“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皆是世上不食烟火人。”擅八分书,工篆刻,师法程邃,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能诗,其子高增辑其遗诗成《西唐诗钞》,惜已失传。

高翔 红梅图轴

高翔 临倪瓒竹树小山图白面扇页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好游历,“足迹半天下”。博学多才,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风格古雅拙朴。不少作品由罗聘代笔。他长于题咏,“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刻印。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称“漆书”。篆刻得秦汉法。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

金农 梅花册

金农 梅花图轴

金农 墙竹图轴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他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黄慎草书得怀素笔意,用笔枯劲,喜作怪笔,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人多难以辨认。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 瓶梅图轴

黄慎 赏梅图轴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墨磨人等,江苏兴化人。曾以画入宫廷充当内廷供奉,因“才雄颇为世所忌”而被排挤出宫,后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简,深得百姓爱戴,却因触犯权贵而被罢官。之后,便往扬州卖画。李鱓在宫廷中曾从蒋廷锡学画工细妍丽的花卉,之后师从指画家高其佩,在扬州又取法石涛,画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他主张绘画要“自立门户”,但自己的画风却多为继承前人的成果变化而来。善画大写意花鸟,题材广泛。精于诗书画的结合,以题诗发挥画意,立意多关乎民生。用笔挥洒自如,泼墨酣畅淋漓,一反文人画的文秀纤弱,易之以奔放豪爽之格。

李鱓花鸟画成就极高,他画梅花自称“要写梅花倔强枝”。板桥说他“尤工兰竹”,所绘之兰,姿态纵横,笔墨随心,形态自然。他善用水,画作虽年月经久亦有“水墨融成奇趣”之态,浓淡相宜。张庚评其画道:“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

李鱓花鸟十二开册

李鱓 篱菊图轴

李鱓 梅竹水仙图轴(瑞兆图)

李方膺(1697-1755),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江苏通州(南通)诸生。先后任山东兰山、安徽潜山、合肥知县,有善政、人德之。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食。为人傲岸不羁,不拘绳墨。善画松、竹、梅、兰和草虫。老笔纷披,画梅尤精。间作山水、人物,豪放苍劲,水墨淋漓。尤长大幅,颇富士气。有印章二十九方。其写梅所用印章为“梅花手段”。

李方膺故里画室早年名“半壁楼”,四十余岁后更名“梅花楼”,一生以“梅花知己”自诩。板桥赞他的梅画“领梅之神,达梅之性,挹梅之韵,吐梅之情”,“为天下先”。前人认为他的风格和陈淳,徐渭相近,有些画法近似八大山人。他的画以厚实的书法功力、淋漓酣畅的笔势和对墨色层次的悟性把握著称。

李方膺 菊石图轴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蓼州渔父等,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在扬州的住处谓之“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著有《香叶草堂集》。

罗聘 兰花册

罗聘 筤谷图幅

罗聘 墨梅轴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

(《画梅题记》)又说:“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前人画梅重嫩枝疏蕊,以表现神韵秀逸,汪士慎画梅则多横枝大干,“古干淡著色”,以淡墨润干,浓墨点苔,以干墨圈梅,使得画上的梅花湿润苍劲,独具一格。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胜于未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汪士慎 苍松竹石图轴

汪士慎 兰石图册页

汪士慎 梅花图轴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印章笔力古朴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其次兰、石,也画松、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郑板桥称自己所绘兰竹为“郑竹”“郑兰”,千变万化,长于创造。他欣赏苏轼、文同、石涛的竹,但他宣称自己的竹师法自然,是自己的创造:“画竹插天盖地来,翻云覆雨笔头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

郑燮 兰竹石图轴

郑燮 墨竹横幅

郑燮 墨竹轴


本网编辑:项硕


相关展厅
    暂无相关...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