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新闻

破藩篱,做好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

2018/11/5 15:44:41 人评论 次浏览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亦奕

    书法走出去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外国人理解:书法为什么是艺术,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如果只是简单的展览,没有互动和交流、探讨,那么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书法的国际传播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事实上,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的传播现状并不理想,汉字文化圈之外的人要想真正理解和热爱中国书法仍然困难重重。如何借助汉语国际教育的平台将中国书法国际传播落在实处,并形成双赢的局面?

一、首家实体研究机构成立

  日前,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成立仪式,这是全国第一家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实体研究学术机构。名称中的两个关键词,一是国际传播,强调实践;一是研究,追求理论。二者结合起来体现了该研究院的工作定位、建院使命和自身特色。

1.jpg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仪式现场

  就国际传播而言,北京语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为特色的国际型大学,据了解,学校每年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近7000名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这些留学生非常热爱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华文化。因此,面向这些来华留学生开展书法教育,对于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来说,无疑是一条便捷的路径。另外,我国已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拥有各级各类学生200多万人,其中北京语言大学就建立了18所孔子学院和一个独立的孔子课堂,这也为传播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平台。


  就研究而言,北京语言大学已形成书法文献与书法史方向博士,书法文献、书法创作与中国书法国际传播方向硕士,书法学本科和留学生书法教育“四位一体”完整的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并于2010年7月成立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此次联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教育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成立的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则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汉语国际教育特色,促进中国书法创作、研究、教学和国际传播一体化发展。

2.jpg

二、用世界眼光传播书法精神

  自从教育部提出书法进中小学课堂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中国书法的热潮。报考中国书法专业的考生逐年增长,除了全日制大学之外,民间的书院、书馆、工作室也是遍地开花。而在海外,中国书法在汉字文化圈较有影响,比如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而在其他国家则还属于小众的艺术,欧美国家真正懂得中国书法的人凤毛麟角。为何中国书法的春风吹不过“玉门关”,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首任院长崔希亮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人们对汉字这种古老的书写符号比较陌生,“除了一些花式字母算是一种艺术形式(如美术体阿拉伯文)之外,他们一般不会认为书写是一门艺术。而汉字则不同,汉字的变化除了字形的复杂多样之外,还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诸种书体的变化。可以直接看到的是书法的外在形式,如笔力、墨色、枯润、章法、疏密、照应等等,而书法的内在气质却很难诉诸笔墨,要翻译成别国语言则更为不易。”而这正是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藩篱。

    如何拆除这些藩篱,从全世界的大视野来看中国的汉字和汉字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胡抗美表示,书法走出去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外国人理解:书法为什么是艺术,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如果只是简单的展览,没有互动和交流、探讨,那么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他举例道,英国荷迦兹《美的分析》一书有对线条美的分析,而中国书法就是线条的艺术。因此可以以线条为切入点,从动感、层次、立体性、阴阳哲学等方面来引导外国人理解中国书法形和势的统一。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造型艺术,汉字的背后还隐藏着中国文化的密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许多概念范畴。在清华大学教授言恭达看来,书法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艺术载体。如何通过书法艺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是让他人了解到蕴藏在书法之中的中国人文精神。“中国文化走出去容易浮于表面,全国不能形成一盘棋,要严防形式主义,找准自己的定位,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的精华和世界各地人民的审美习惯、语言表达、文化需求结合,中国文化的传播实际上是对生活方式、生产状态,对世界美好需求的传播,是生活美学的传播。”


  近年来,中国书法革新的浪潮此起彼伏,所谓“丑书”似乎在西方世界找到了知音,他们把中国书法当作了“行为艺术”,对于这种形式的传播,言恭达认为,对艺术本体进行活化,尤其是成熟艺术家的这种探索是值得肯定的,“书法发展到现在应该有当代人的创新和思考,书法的尝试有两个路子,一种是习古,一种是超越汉字本身而传播。尽管‘丑书’在国内存在一定争议,但从国际传播的角度看,制造了一些微澜,是可喜的现象。”

3.jpg

三、书法教学不能离开笔法

  中国书法与汉语国际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就具体的留学生书法教学而言,书法课兼顾了两方面的任务——汉字教育和艺术教育。结合多年的留学生书法教学实践,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天曙谈了自己的几点体会:首先,要厘清外国人到中国学书法究竟要学什么?在他看来,教书法不同于教汉字,中国书法的基本笔法是开门基本功。可以说,离开了笔法就不是书法教学。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外国学生用的是中国毛笔、中国宣纸,但是写出来的作品和书法却颇有距离,成因就是笔法的运用。“我们要向外国学生讲授书法基本的执笔和用笔方法,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讲授写汉字和学书法的差别。我有一名意大利学生,他虽然用毛笔写字,但字写出来直来直去,没有笔法。在与他详细讲解了中国书法的提、按、顿、挫,中锋、侧锋等方法之后,他进步很快。”朱天曙说。

4.jpg

  其次,对来华留学生的书法教育也要因材施教,不同国家的学生对书法的理解并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次教学,避免模式化。再者,将书法教育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传播的水平和层次,真正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好的东西传给外国人也是需要细致探讨的问题。

  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已经起步,能否走得稳、走得快,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中国书法的价值,取决于我们如何行动。崔希亮表示,除了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培养当地的书法爱好者、编写不同语种的普及型教材、举办学术论坛、出版专业研究成果,当务之急是培训孔子学院的汉语老师和志愿者,“因为只有让他们拿起毛笔,真正进入中国书法的精神世界,才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特别之处。”崔希亮说,把语言国际传播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把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舟楫,应该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5.jpg

(本期编辑  高亚)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