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篆刻的技术化与形式化倾向
沙孟海曾说过:“治印有三要,曰识字,曰辨体,曰本学,而刀法不与焉。”(《沙邨印话》)此意是说在篆刻创作中,不要过度夸张刀法,不要让技术性的强化遮蔽篆刻的书法本体特质与其符号表现下的文化内涵。
篆刻创作中技术化倾向是当今印坛部分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印人的明显共性与特征。展览中可以见到印人们在制作古玺、急就章、封泥、元朱文等惟妙惟肖的技术与形式模拟,缺少的却是历史积淀中的文化载荷与文人篆刻的个性构建。在篆刻史上,浙、徽、黟山诸派以及徐三庚、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黄牧父、齐白石等篆刻大家的创作,从文化意蕴到个人风格再到技法运用等,都韵味十足,令人过目难忘。而在当今印坛,要么有形式的矫饰而内涵空洞无物,要么有技巧的安排而无风格的卓立,篆刻大家难得一见。这几年,连新时期以来篆刻转型中开风气之先的韩天衡、刘一闻、李刚田这类的名家也甚少出现,等而下之的则是以粗俗为质朴、以怪异为创新、以残破充大气的那类以惊动俗眼为快事的“写意”印风,徒见刀痕狼藉而无“意”可写。至于滑石印、砖瓦刻划等的机械挪用,更是一种没有文化的露怯。甚至在大量的活人用的姓名印中,竟然还有以冥器滑石印的不祥符号见于世人的。这种文化的误读与历史的无知,其深层涵义是对篆刻艺术的妖魔化与去意义、去功能化。这种风气实则与迎合后殖民主义文化侵略对汉字艺术的颠覆与围剿,以丑书的形式消解传统书法的主流价值观、审美观的文化策略相呼应,不过是面对西方文化侵略的另一种形式的奴颜卑膝,是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威胁。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曾经将汉字妖魔化是一种激进思想所致,而在今天以书法与篆刻对汉字的肢解为能事则是有文化汉奸的嫌疑。
篆刻既然是一门由印章发展而成的艺术,便具有本然意义上的美育功能,而一切人文化育、一切形式的教育,包括美育、智育、体育等,其最高目标或曰目的都是人的道德人格教育。因此,提倡篆刻的教化功能(包括审美、古文字、书法、哲学、技法传统等),不仅必要,也是必须而不能回避的。所有的所谓“纯形式”“纯艺术”的去教化、去功能滥言,不是出于无知,便是别有用心。我们能够对各种宗教的说教视为正当、正常,为什么不能在艺术中倡导应有之义的教化?中华文明中的教化思想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其人文化成以成天下的和谐思想与艺术的根本宗旨是相一致的,也应当与今天时代与社会的现实期望相一致。
当代篆刻是否只是满足大众文化当下需要的通俗艺术,是否应该提升其品位,使其注入精英文化精神,打造高雅的时代氛围,用以引领书坛大众,逐渐向文化——技术——人品合一的境界升华?这是今后的篆刻艺术能否巩固其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不至于落伍于时代甚至被时代抛弃的需要认真解决的方向问题。因此,当代书坛无论是展览的评选还是作品的赏读,都应当改变一个时期以来所习惯的唯作品论、唯技术论、唯形式论,而应当注重作品的综合表现,将人本立场与作品本位审读结合起来,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意识结合起来,再创篆刻艺术的历史新辉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热闹,热闹固然可喜,而辉煌更值得期待。
当代篆刻是对古代印章时代和进入文人篆刻时代后的某些文化特点与符号形式的拓展,虽然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但还只是一种止于表面热闹的繁荣,在深厚的民族文化中仍是处于浅层的漂浮状态。这是因为当代篆刻的创作主体是以工农商兵为主的,所以,既缺少古代文人的精英文化精神,又缺少古代工匠精微的斫轮技术,这种双向的缺陷构成了当代篆刻的大众文化背景与通俗艺术特征。与元代之后兴起的文人篆刻不同,那种精英化,重品格、诗性、雅玩等文质彬彬的特征已经迅速蜕变为大众化、世俗化、形式化、技术化,也许还有日益显现的工具化、商品化特征。当代篆刻就其形式借鉴与开拓来说,不逊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遗憾的是,虽然崇尚技术化,却在技法上仍存在诸多粗疏甚至低俗,这当然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传统技道观与技道关系。而在文化层面来说,无论是格调、品位或境界,能达到文人篆刻时期名家水平的仍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解。韩天衡2010年4月在“中国书协篆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暨当代篆刻创作论坛”上发言时说自己出生时7.5斤,现在160斤,其中152斤多都是后生长的,你能找出其中的7.5斤是哪一些、在哪一部分吗?所以说,传统是整个艺术生命从始至终的一部分,是最为重要的基本、基础部分,是决定今后生命历程的根本所在。历史上篆刻大师的东西到现在都是新鲜的,都有着永久的生命力,而你若刻意去模仿,则是陈旧的。所以创新、推陈出新等等,都是在推新出新,因为传统中精华的东西是不会陈旧的,是有着永久鲜活的生命力的。历史上一些大家的创新比今天有着更为困难的环境,故大家都打着复古的旗号而行创新之实,以被当时的陈旧环境所允许。而今天已无这些顾虑,故高呼大喊创新的不绝于耳,但要注意潜伏其中的问题,吃菜比吃粮更重要。以创新复古,以创新钻牛角,以创新胡闹,以创新为障眼法者往往有之。
作为一个以创作实践到理论认识的成功者,韩天衡先生的金针度人之言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本网编辑:陈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