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学热不断烧起,越来越多人选择学书法,其中不少初学者经常问一个问题:学书法为什么一定要临帖?不临帖就不行吗?为什么我有的朋友说不临帖自己写更快?其实这真的真的是一个老生常谈、老掉牙的问题。但是不回答又不是书思作风。以后,谁再说学书法不临帖,就把这个…
次 时间:2018-06-05
势是中国书法一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其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势产生于气,气本于天赋,基于学力,成于修养,而流露于笔墨之间。 小楷字形孤立,虽不相连属,但也要讲究行气,小楷的行气主要是通过笔势和体势两大方法来完成的。 狭义的笔势,实际…
次 时间:2018-06-05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必修课。 一个人的书法功底如何,与TA的临帖取向、临帖总量、临帖频率和临帖心得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今人但以艺术之名,废临帖取法之功,歧途也。 这里则选两位古代名家的临“书圣”王羲之名作《十七…
次 时间:2018-06-04
书法的趣味,在于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在把握了共性的基础之上,进行差异化的针对练习,往往会事半功倍。以下十种经典书风,各有各的临摹诀窍。当然,观点仅供参考。01/《礼器碑》战国和秦汉时代,人们在粗细均匀的线条上添加各种龙凤虫鱼的装饰性图案,产生一种叫“鸟虫…
次 时间:2018-06-04
乾隆皇帝,著名的“文人”皇帝,他擅书法、好题字,一生写了上万幅书法。留下如此多的墨迹,是否也有绘画传世?事实上,乾隆皇帝一生所作绘画,至少有一千四百幅之多,只是鲜为人所提及罢了。乾隆为祝贺母亲八十寿辰而创作的《多禄图》乾隆皇帝学习绘画起点很高。首先,由…
次 时间:2018-06-04
细看就是要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线条分割平面后留白的分布予以重视,弄懂空间分布之理。而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
次 时间:2018-06-04
别说你钱多,钱上面的书法你了解吗?今天书思就跟思友们讲讲跟钞票和钱、银行有关的书法。人民币里的书法第五套人民币现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遒劲有力,但是到底是谁写的呢,这个事情曾经引起不少波澜。有说是董必武写的,有说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任…
次 时间:2018-06-04
“聚焦美好安徽、扎根江淮沃土”——“谯城杯”全省书法大赛拟入展名单公示 “聚焦美好安徽、扎根江淮沃土”——“谯城杯”全省书法大赛日前已结束评审,经过初评和终评,从2800多件来稿中,共评出321件入展作品。为保证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现将拟入展的321件作品…
次 时间:2018-06-04
大率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其于举趣盖有殊焉。夫学草、行、分不一二,天下老幼悉习真书,而罕能至,其最难也。
次 时间:2018-06-04
本网编辑:项硕
次 时间:2018-06-01
书法,是在宣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墨迹,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其手指的延伸,笔的疾驰、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其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是一种表现性艺术;书家能够通过作…
次 时间:2018-06-01
状元文化,绵延一千三百多年。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状元成了千年来文人所向往和追求的功利所在。近一百年来,状元早已经成为旧词,少被人记起。平心而论,虽然状元在封建制度后期逐渐成为文化“桎梏”,但是他们的书法确实是规矩、端正、优美的,是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是…
次 时间:2018-06-01
毛笔形制的流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战国时期以前制笔的工艺比较简单;汉朝工具有了进步;六朝到唐以缠纸法为主;宋元明以后主要为散卓法。毛笔的形制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形制的演变对于书体发展以及书风的影响较大,研究毛笔形制对于研究书法史、书画鉴定以…
次 时间:2018-06-01
以古为镜——张宇书法作品展6月1日在北京开幕展览展期2018年6月1日— 6月7日展览地点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协办单位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 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 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 安徽省文史馆安徽省书法…
次 时间:2018-06-01
很多朋友在初学书时,可能对书法中的中锋、藏锋、逆锋等术语不大理解,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锋”具体指什么。一、中锋蔡邕(yōng)说“令笔尖在点画中行”,即指中锋用笔。中锋运笔时,笔尖时刻保持在线条的中心部位,落纸后,笔尖的方向和笔运行的方向在一条直…
次 时间: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