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贵有铭”,古砚铭文尤其珍贵。早期的砚铭,都是文人墨客用来赞颂砚的,后来才发展为抒怀铭志或纪念意义。
1.形制、年代、石种、坑口和石质
图1
这是一方抄手砚。抄手形制做工规矩,可能是明朝仿宋形制之作。五面刻有铭文。根据砚台形制的发展变化规律,其制作年代应在明代早期到清初。
石质润则,有碧绿色小石眼近20枚,石种坑口经专家鉴定为端砚有眼宋坑石。该砚石质甚至略优于明代中后期到现代被奉为端砚极品的所谓“上三坑”的中上等砚石,接近麻子水坑石质(图1)。
2.铭文的考证
关于铭文整体上从五个方面进行鉴定:一、砚台质地和铭文镌刻的优劣。二、砚的制作年代与属款者时代的关系。三、同姓名属款者,重点从其生卒、籍贯和经历等进行综合分析。四、属款者书法风格的研究比对。五、对人属款题铭情形时,不同属款铭文的镌刻刀法是否雷同。字口内有无包浆,以及包浆的老旧程度是否与属款者的年代相应。
此砚铭文有多人先后题铭属款的情形。砚上铭文涉清代具名或堂号者五人,明或清初未留名款者一人。
根据全部砚铭内容推断,这是一方经收藏品评并多人留铭的古砚。砚额上属“观”款的两人显然是受主人之邀的品评者(图2)。砚两侧铭文应该最早,一侧为主人堂号题名(图3),另一侧应该是砚最早的主人,那位未留名款者所留的颂砚铭(图4)。此砚有可能是砚侧堂号题铭主人收藏的古砚,其曾执此砚与额上题名的两人,一起共同品评把玩并欣赏未具名款的颂砚铭和收藏印。最后刻砚背铭,记载此砚另一番馈赠经历的记事铭(图5)。
图2
铭文作者因为古人字号的重复,需要根据上述初步推断,来判断铭文内容可能涉及的人物资料。考证如下。
(一)砚右侧铭文:未堂神品(图3)。
此题名“未堂”应该是主人的号。查明清两代号“未堂”者有三。
其一,陶正中,(1688~1749年),无锡县城中人,字见田,号未堂。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进士。
其二,张廷璇(生卒年未详),字义传,号未堂。平湖(嘉兴)人。张奕枢弟。庠生。好研究性理之学,陆稼书著作赖其刊刻流传。乾隆九年(1744年)知县高国楹出修县志,任分纂。
其三,戴祖启(生卒年未详),字敬咸,号未堂,安徽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国子监学正,由陕西巡抚毕沅延聘于关中书院主讲。
(二)砚左侧铭文:厥用维圆,厥体为方,厥德温润,厥寿绵长,久久精研,□□规矩,亿万斯年,永示孙子”(图4)。
此侧铭文为颂砚铭,疑与砚背“子子永昌”印同时或有先后,而早于砚右侧题铭。
图3
“厥”字,引申为璞玉之意。“亿万斯年”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 “永示孙子”中的“孙子”,子孙后代之意。
(三)砚额铭文:澍观、秦道然观(图2)。
秦道然(1658~1747年),为无锡苏东坡大弟子秦观后人,字洛生(一做雊生),号南沙,又号泉南。江南无锡人。
“澍”应为题铭者的名。查明清名澍者有五人(按年代顺序排列如下):
其一,王澍(1668~1743年),字若林,号虚舟,江南金坛人,清代进士,以书法闻名。四种书体皆善,特别致力于唐欧阳询、褚遂良两家。
其二,陶澍(1779~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县小淹镇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
其三,张澍(1776~1847年),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字百瀹,又字寿谷、时霖等,号介侯、鸠民、介白,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
其四,胡澍(1825~1872年),清代医家。字荄甫,又字甘伯,号石生。
图4
(四)砚背铭文:乾隆辛未,介亭方伯刘业师讳慥所赠。先生大理人,丁巳词林,人品端方,官吾郡太守时惠流政举,思仁识。汝和宋思仁珍藏”。钤印:臣思仁、汝和、子子永昌(图5)。
铭文内容为乾隆辛未年(1751年),宋思仁记述此砚得自刘慥。查“介亭方伯刘业师讳慥”和“汝和宋思仁”分别为:
刘慥(1707~1767年),字君顾,号介亭,云南永胜清水四进士之一。
宋思仁(1730~1807年)字蔼若,号汝和,长洲(苏州)人。轶才子。能诗,善弈,好鉴古,精篆刻,多蓄古印章。工画山水、花木,尤长写兰。
在此砚所有铭文中,砚背铭文信息最为详实完备,可以确定铭文所记即为刘慥和宋思仁。按照砚铭位置的一般规律,尤其对于抄手砚而言,砚两侧和砚额通常是较早的题铭位置。也就是说,宋思仁的题铭应该是题铭中最晚的。
另外,砚额铭文中偏于左侧的秦道然也基本可以明确为无锡秦氏后人之秦道然。其书法风格也与砚铭相若。根据其偏于一隅的位置大体可以推断,其题铭应该在占据砚额中间位置的题铭“澍观”之后。也就是说,在秦道然(1658~1747年)之前题铭,并且名“澍”者,只有清初书法家王澍满足这个条件。
上述两个观款,是两个观赏者留下的题名。而砚右侧“未堂神品”应为此砚一位主人的堂号题名铭。王澍和秦道然应该是为此未堂公或者砚左侧未留名款的题铭者落下各自的题名。从题铭位置分析, “未堂神品”铭文,应该不晚于砚额的提名。
王澍和秦道然确认之后,根据两人所处年代、籍贯和经历综合推断,陶未堂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陶秦王三人交游品砚,王澍和秦道然先后在陶未堂已经或预定题铭“未堂神品”的质工颇佳的端砚上,而先后留下题铭的可能性最大。
图5
“未堂”基本确定是陶正中之后,根据前述分析,有可能是陶“未堂”怀疑此砚是否为项子京过手故物,故约请王秦二人先后或共同赏玩,是三人在此砚留下铭文的原因。
还有一个此砚传承的问题无法确知,那就是刘慥的砚台从何而来?刘有可能与陶是弟子们生关系,或者可能是其与陶未堂同期为官时有所交游。亦或在与其他弟子门生关系的交集中间接所得。
至此,此砚题铭者在宋思仁之前的传承关系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陶未堂得此古端砚,上有前任,或疑为项子京,所留颂砚铭和子子世昌收藏款,而为分享探讨古砚主人为谁,因而先后或同时邀苏籍同乡王澍和秦道然赏砚,而分别题观赏把玩铭于砚额。后此砚辗转为刘慥所得,并于苏州知府任上将其赠与了苏州弟子宋思仁。
本网编辑:项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