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笔过程中,总有速度的快慢疾缓之分。如何掌握好,那可是练笔时不可忽视的大事。明·倪苏门说:“轻重疾徐四法,维徐为要。”此为主张先学孰慢者。唐·韩方明为主张快者,他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再如唐·欧阳询说:“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上述主张均有不同。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要求不同而论,笔者认为孙过庭《书谱》中论说较为科学、准确、辩证地阐述了运笔的快慢关系:“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而且孙过庭在行笔实践方面,也是有深厚积累。
图/唐·怀素《自叙帖》
所以说,如何把握好运笔的速度、技巧,我们结合孙过庭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训练。一、运笔速度在各种书体中的变化。不同的书体对运笔速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切不可千篇一律。行、草书在笔法结字上有很大的自由度,结字可侧跌宕,数个字可缠绵一起或笔断意连,用笔的张弛伸缩,提按顿挫随机而变,直线、弧线的任意组合,单个字中的连笔。
图/唐·孙过庭《书谱》
这些都提供了加快运笔速度的契机,或者说,提供了快又可以放慢的条件。那么,楷、篆、隶书的笔法结字是字字、笔笔独立的,又需细化运笔的过程。这就使运笔在时间上有了慢的条件。当然,也需有笔断意连的气韵,但笔法外在表现上已不存在萦带缠绕,速度自然也就放慢了。二、运笔速度与墨分五色的变化。墨分五色之墨韵离不开水与宣纸、毛笔的关系,但也和运笔速度息息相关,由于墨落到宣纸上有一个渗化的过程,所以落墨之时必须要掌握好火候,不然会失控造成败墨,就失去其墨趣、墨韵了。那么,在笔中饱蘸墨后应连续写下去,直到渴墨后不能再写了,再饱蘸墨写下去。这里就有一个运笔速度的要求:“笔中饱蘸墨渗化快,此时运笔速度则需快,笔中渴墨渗化慢,此时运笔速度则需慢。”
反之,该快而慢,结果是停滞凝结,形成“墨猪”。该慢而快的话,离钧在《书诀》中说:“未能速而速,谓之狂驰……狂驰则形势不全。”其实速度与墨色是互为制约、互为表现的一种关系。三、运笔速度与节奏韵律、风格的变化。风格决定了节奏韵律,节奏韵律的不同产生了风格,它们都存在于各种书体中,都产生了不同的运笔速度:奔放狂爽的,节奏韵律跳动大,运笔速度需劲急;雅逸静谧的,节奏韵律超于平和,运笔速度徐缓;古朴凝重的,节奏韵律稳重殷实,运行速度需迟涩等。
同是一个人写的不同作品或书体也会在风格、节奏韵律上有运笔速度的畅达与迟缓,这就要求作者掌握好各种需要的运笔速度,特别在风格差异大的、节奏韵律强烈的行草书中,反差极大。由此可知,墨色、字体、风格、节奏韵律等对运笔速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那么,书法家对各种用笔技巧的熟练掌握能力,显然就决定了创作成功的关键,那样,在创作时,随着自己的情性,将会写出美丽和谐的线条和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作品来。
本网编辑:项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