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四年(1097年)
米芾四十七岁
重返京城,感慨万千
在致友人谢景温信中云
“流落三年,重来京国,恍如梦觉”
这时,故人兼老乡魏泰来访
本可把酒叙旧,一诉衷肠
却不及相见
遂和诗作书
▼
《寄魏泰诗帖》,纸本行书手札
纵26厘米,横102.5厘米,共24行168字
书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香港私人藏
诗中
“湘浦昔同邀月醉”
“圣时常和野民歌”
说的是
二十年前的事了
▼
那是宋熙宁八年至元丰四年
(1075—1081)
米芾离开了偏当时远的岭南
得迁长沙掾任
其间从友人魏泰手上
得到了欧阳询的《度尚帖》
书艺遂大进
他与魏泰
泛舟湘浦,疏雨听荷
举酒邀月,扣舷而歌,
留下了诸多美好回忆
阔别近二十年后
青春的记忆难以磨灭
他们“”白发相思”千里常怀“
未曾想
却再次错过
遂和魏泰诗一首
并作跋
一并书就
留下了千古名作
此作为香港王氏藏
虽然疑为摹本
仍估价一亿多
以下为局部大图
并略作分析
▼
寄米元章。魏泰。
“泰”字尤其舒展,
撇、捺、竖钩三个长笔一出
友人之倜傥面貌似浮现眼前
绿野风回草偃波,方
此行较稳,较匀,
奠定整张作品的平和自然基调
方塘疏雨净倾荷。 几
“雨”用笔较细(疏净较厚),似见细雨之态
“倾”字首撇较饱满,为米的标志性特色之一
魏启后先生常用此法
年萧寺书红叶, 一
“叶”中宫收束,如楚王喜欢的那种瘦腰
日山阴换白鹅。 湘浦
“白”字折画较为圆缓,“湘浦”用笔细腻
整篇不似他作之勃发
友人魏泰的诗歌
似乎唤醒了老米内心深处
那最柔软的东东
昔同要月醉,泂湖还
这一行字在布白上,四角撑满,外紧内松
缓和,随意
似乎可见老米仍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忆扣舷歌。 缁衣化尽
此行变化较大,“忆”呈险势,“舷”右倾,
“化”朝左,“尽”上右倾下左倾
扣舷而歌,当然得意至极
故山去,白发相思一陪多。
“故”字的几个笔画运行中间的变化值得注意
此行十字,正文中字数最多,却并不显挤
次韵。米芾。
“米”字多潇洒!“芾”字稳住
此行之疏与上行之密形成对比关系
山椒卜筑瞰江波,千
“山”“小”二字小,体现老米反对的
“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
这也是形成节奏感的重要因素
里常怀楚制荷。 旧
此行渐雄阔。
“怀”“楚”“制”“荷”均放开了
“旧”字厚重,稳稳扎住阵脚。
怜俊气闲羁马,老
这一行铺毫较多,尤显厚重
“闲”字内擫,“羁马”外拓,又浑然一体
厌奴书不玩鹅。 真
“厌奴”中宫收得好
“不”字点颇生动
“鹅”是一只肥鹅
“真”字得小翘臀很诱惑哦
逸岂因
“逸岂”飞扬
“因”极儒雅,不慌不忙,拽的
明主弃,
“明”字之厚重
“主”字之瘦长
“弃”字之宽博
三字组合在一起,又辣么自然
圣时长和野民歌。 一
“圣”字有特色,长”耳”,方“口”,
“王”端端正正,稳稳当当
“长和野民”四字略显俗,
常人学米,只及此境界
自扣舷惊夏统,洛
“自”最后一横,颇意外
“舷”为米字经典飞天势
“惊”字反文旁飞上了右肩膀
马字跑到了右上方,组合颇紧密
川云物至今多。
“川"铺毫儒雅
”云“极类研山铭中此字
“物”造字法则类似蜀素帖中此字
泰,襄阳人,能诗,名振
“阳”字左缩右展,
窄更窄小,宽更宽厚,有趣;
“能”左右拉开而意连;
“诗”“名”二字,
大小,轻重、分合之对比明显
江汉,不 仕宦。昨入都久留
“江汉”二字组合生动
此行排布较紧密,用笔却轻松
“仕”“昨”“久”三字向左错落
回山之日芾始 及都门,
“回山之日芾”布白较匀
“始及”“都门”两字组巧妙
故人不及见。寄此诗,乃
“故"反常意而构字,上宽下窄,
今人孙晓云多用此法,造了险
”人不及“三字相连,爽极
"寄":细腰肥臀型
“此”竖画拉长颇精神
“乃”的臀,酷酷的
和。 故与王平甫并为诗
本行折画较多,多处理为圆转
(“平”“甫”较锐)
“为"字是长脖细腰翘臀型
豪
此字草成,细劲,古雅,平淡
五个圆弧,环环相扣,角度大小各有不同
造出了一种爽利的势
综上
老米此帖
将生命的体验
熔铸在诗中
凝结在字里
在闲雅平淡中
将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帖表现出来的书学观念
也值得重视
面对好友
"一日山阴换白鹅"之赞赏
米芾和以
“老厌奴书不玩鹅”之自信
与“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千古”
的豪言壮语
息息相通
想当年
”砚穿透“,”未尝片时废书“,“他好俱忘”
黻苦心孤诣广集百家
而如今
“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始自成家”
芾无意匍匐做一书奴
已形成自己面目
这正应了清人王文治的诗:
天姿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