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新闻

《倪氏杂著笔法》在书法理论领域起到什么作用

2018/11/12 13:19:27 人评论 次浏览

信息来源:书法名家堂 本网整理 冯蕾 作者:书法名家堂

    明末清初书论名著《倪氏杂著笔法》一书, 较常见的有听香室精写刊本,是编首题“星沙黄文燮彦和氏录”,此系黄氏所录,而非黄氏所撰其明。另种系《六艺之一 录》 所载之《倪苏门笔法论》,实即《倪氏杂著笔法》之节录本,虽系节录,但内容仍较听香室本为多,编次亦不尽相同。倪氏原书流传甚稀,全貌究属怎样,不易得知作者“倪氏”,究系何人,亦无可考。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亦云只见上述两种,故将其归入“失名”一类,并以“前后无序跋,遂无可考”为憾。

1.jpeg

    民国二十三年,杜锡五以其师文伯子所珍藏之《书法秘诀》与文氏自编之《书法辑要》合并付梓。杜氏在该书序言中云:“(《书法秘诀》)其书论运笔法、临帖法、摹帖法、写对联法、写榜书法,均能道着玄妙处。向来此书皆师承投受,互相抄写,坊间极少见者。相传以为梁嫩所著,然未列姓氏及著书原因,无从考辨。”又云:“丙寅夏,先生将返蜀,以此书授余,日:‘汝其宝之,学此堪为名家矣,否则亦不失为能手。,盖先生平时视此极为珍重,对于同学口读手授多有取于此书也。“但这里所说之书法秘识),也就是《倪氏杂著笔法》之节录本。其内容与听香发本。大先之录中《悦苏门笔法论)大致相同,难先后读有物为银行视的是,消杨政南、银元文曾改编是书铨次,易名为《字学金针)。由此可知,倪氏原书鲜为人知,当,年书成后是否即刻版行世亦不得而知。

2.jpeg  

   关于《倪氏杂著笔法》一书之作者,所说亦不相同。余宋《书画书录解题》以及《花近楼丛书》均将作者列入“失名“佚名”类。《六艺之一录》则称“倪苏门”,书名亦称为《倪杂著笔法》。此倪氏、倪苏门究系何人?均不清楚。更有人将“倪氏”指为清初倪燦,不少作者引文中亦循此说。据《倪氏著笔法》倪氏自云“余十五六岁亲承先生(董其昌)授受”之,董其昌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卒于明崇祯九4( 1636), 倪灿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 卒于清康熙二十六1(1687),那么,董其昌去世时,倪灿年仅十岁,与“十五六亲承先生授受”一说差距甚远。且《倪氏杂著笔法》书中月录董其昌“口诀手授”甚多,亦绝非十岁儿童所能办到。而《汗史稿》、《清代碑传集》、《鹤征录》等有关史料中,倪燦亦无“势门”这一字或号。显然, 此处之“倪氏”当为另外一人。

3.png    

    余在编纂《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的访书过程中,获知两种《倪氏杂著笔法》的足本、精抄本,为清宁壑堂抄本,为清钱塘丁氏秘藏抄本,并对后者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是书书页长二十点五厘米,宽十一点五厘米,共八十二面,恭楷抄就。全书内容较各种节录本多出三分之一强。从纸质、书写风格考之,此抄本不会后于雍正乾隆年间。抄本用“金镶玉”装成。有“鹤庐”、“曾藏丁辅之处”、“小龙泓馆”等收藏印鉴,且有丁敬身题语。是书题为“苏门倪后瞻著”。至此,我们可知听香室本、《六艺之一录》本、《书法秘诀》、《字学金针》,实均渊于此,而作者即是倪后瞻。

4.jpeg   

    从有限的资料看,倪后瞻书出董其昌门下。曾在扬州王亿峰家受业于江右胡云浦先生。并于王家亲见董其昌、邓本前的一时名家品骘书画。至十六岁正式师从董其昌学书。然时断时“直到戊子元旦,始奋志续,直至中年方立志于此。倪氏自云: 自童稚即解把笔,毕生于..岁 月蹉跎,忽惊老大。

5.jpeg    

    如大令六七岁受笔法,到壮年已名满四方; 如子昂三十八岁已宦就名成。余年四十一岁方有志.此...戊子为清顺治五年(1648),此时倪后瞻四十一岁,由此可知倪后瞻当出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又云: 余学在戊子元旦,至康熙甲寅,凡二十七年,临摹古帖, 备极苦心。”康熙甲寅乃康熙十三年(1674),此时倪氏已有六十七岁了,方始撰写此书。倪氏书法服膺董其昌,与邓太素、邹衣白、陈眉公以明代“四大书法名家”自诩。

6.jpeg    

    《倪氏杂著笔法》乃其自述学书心得之作,颇多甘苦之言,卓识时见。曾云:“余学书十六年,方悟得‘势’字,至二十七年,才悟得‘三折笔锋’。”又云:“余学书之功自戊子至戊申,二十一年之 中每岁有八九月或四五月肆志临摹,或废寝忘食兼废家业。”而倪氏学书“三段功夫”之说,更被前人评为“不刊之论”:“凡欲学书之人,功夫分作三段:初段要专一,次段要广大,三段要脱化。每段要三五年,火候方足。”

7.jpeg    

    《倪氏杂著笔法》一书,在书法理论研究领域中,确可启迪后进,昭示未学,前人谓“学此堪为名家”,当非虚语。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