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新闻

赵孟頫真的能“日书万字”吗?

2020/5/13 14:39:01 人评论 次浏览

信息来源:福建王志安书法 作者:王志安

1.jpg


   纵观整个中国书法史,赵孟頫绝对算得上超级巨星了,牛13带“哄哄”的人物!

   老赵博学广识,才气横溢。精音乐、冠文章、熟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老,可谓集艺术、学术于一身的全才。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2.jpg


      抛开他的艺术成就不谈,仅仅从日常写字的速度来讲,老赵绝对是战斗机里的米格25。米格25“狐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苏联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战斗机,据军史记载,以色列空军F-4战机在遇到苏联的米格25跨境侦察时,全速追赶并发射"响尾蛇"导弹都碰不到米格-25的尾巴,事后调取地面雷达的数据才发现米格-25被导弹锁定时突然把速度提升到了3.2马赫以上。其雷达的发射功率高达600千瓦,雷达波足以把300米外的一只兔子当场烤熟,因此苏军当年一直都严禁米格-25战机在地面打开雷达的。导弹都追不上,这速度确实很变态。而赵孟頫的书写速度在中国古代书家也是同样变态。


3.jpg


战斗机中的变态——米格25


     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中有这样的记录:“江浙平章子山公,书法妙一时,自松雪翁之后便及之。尝问客:‘有人一日能写得几字?’客曰:‘闻赵学士言,一日可写万字。’公曰:‘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两个大男人比快真的是很尴尬的事,不知道男人不可以比快的吗? “平章子山公”就是元代书法家康里巎巎,《元史》说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啻金玉。”在元代书坛也算是一号大人物了。


4.jpg


     赵孟頫去世时68岁(1422年),7年后陶宗仪才出生。这距离《辍耕录》成书已经过去了44年,那时康里巎巎也已经去世21年了。所以陶宗仪说赵孟頫自夸能“日书万字”,并且还说康里巎巎不服气说自己一天能写 “三万字”,这就有点吹牛皮了。估计只是听闻,也没有太确凿的证据。是不是老陶干活干累了在田间地头跟农夫们讲故事扯淡就不得而知了。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谓:“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此说法就有点人云亦云的意思了。

  以书写速度来说,唐代的抄经生的速度应该是数一数二的,这些人说不好听的就是抄写机器。但写经者身份是十分复杂的,《旧唐书▪职官志》中说弘文馆有“楷书手三十人”,史馆亦有“楷书手三十五人”,而崇文馆亦有“书手二人”。开元年间张九龄等人所撰《唐六典》卷十也记载秘书省置“楷书手八十人”;卷八记载,弘文馆置“楷书手二十五人”。虽然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些“楷书手”、“书手”的职责,但可知为官府抄经是他们的任务之一。


5.jpg


     日本圣武天皇时,对应天朝是唐代,遣唐使自大唐回倭,带回许多佛经典籍。此后,天皇决意修筑大佛,曾命诸多官吏集体抄写佛经,成立了专门的写经所。关于总的字数和历时目前没有查到明确的记录,但在相关的资料中提到,东大寺写经所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在十小时以上。当时的日本崇尚汉学,知识分子一律掌握汉语,其中精英的书写水平与唐人无异,应该能作为一种参考。 


6.jpg

  

   抄写佛经的工作人员,长住在写经所里,从早到晚不眠不休地抄写,一天里,抄得多的最多能抄14张,少的5张,一张约为425字。即每天抄写的字数在2125到6370之间。每天10小时,则每分钟写的字,最少为3,最多为10。抄写经书,尤其是任务式的,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不能有差错,同时还应兼顾效率,这个速度,应该就是心平气和认真写字的速度。如果是日常书写,比如宋代的王安石,《宣和书谱》说:“荆公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未尝经意。”很放松不在意写得好不好的话,应该比抄佛经的最高值每分钟10个字要稍微快一点。


7.jpg


   唐代抄经生的书写速度是这样,那么元代赵孟頫的书写速度会快还是慢?元代名儒程端礼编辑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一书,是一部类似家塾的教学大纲性质的著作。书中井井有条地安排了当时的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计划,其中提到:“小学习写字必于四日内以一日令影写智永千文楷字。如童稚初写者,先以子昂所展千文大字为格影写一遍过,却用智永如钱真字影写。每字本一纸,影写十纸。止令影写,不得惜纸于空处令自写,以致走样,宁令翻纸,以空处再影写。如此影写千文足后,歇读书一二月,以全日之力,通影写一千五百字,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以全日之力如此写一二月乃止。必如此写,方能他日写多,运笔如飞,永不走样。”简单讲就是说“第一二天写一千五百字,第二三天每天两千,往后依次加一千,加到四千为止。”童蒙习字就要求每天写四千个字,而且要坚持一两个月。因此赵孟頫的书写速度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字,而且我们要注意一点,抄经生和童蒙学生肯定都是写的楷书,楷书的书写速度肯定低于行书和草书。


8.jpg


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那么赵孟頫一天到底能写多少呢?他自己其实也没有确切地说,但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点蛛丝马迹。老赵有个手札《近来吴门帖》。


9.jpg


10.jpg


11.jpg


赵孟頫《近来吴门帖》


    释文如下:孟頫记事顿首,德辅教谕仁侄足下,近来吴门,曾附便寄占与德俊令弟,不见回报,不审前书得达否?昨令弟求书《老子》,今已书毕,带在此,可疾忙报令弟来取。长兴刘九舍亦在此,德辅可来嬉数日。前发至观音,已专人纳还宅上,至今不蒙遣还,余钱千万付下,以应用俟。颙俟。老妇附致意堂上安人。不宣。十四日,孟頫记事顿首。


12.jpg


王志安写本


    赵孟頫行书《近来吴门帖》,纸本,纵28.4厘米,横4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是写给段德辅教谕的书札。里面有一句话“昨令弟求书《老子》,今已书毕,带在此,可疾忙报令弟来取。”很值得关注,只要把里面的“昨”字弄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昨”在汉语里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专指前一天;二是泛指往日、过去。所以如果翻译成“前一天”的话,那么段德辅的弟弟前一天恳求赵孟頫写《老子》即《道德经》,第二天就写好了。《道德经》又叫“老子五千言”,根据版本的不同从5162字到5450字不等。因此老赵一天写六千多字应该没问题,要知道老赵的《道德经》是小楷,换成行草速度基本可加快一倍,如果连吃喝拉撒睡都省了,写个一万多字也是完全可以的。

    至于康里巎巎则基本定性为吹牛皮了,他的作品经常书写很潦草而且笔法简单,速度是快了但是在质量上就远远比不上老赵了。


13.jpg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