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新闻

书法作品创作形制指南

2020/10/19 14:52:08 人评论 次浏览

信息来源:林超凡 壶兰居士 作者:林超凡 壶兰居士

 书法的形制主要是指书法作品的形式和样式。纵观历代书法经典,作品的形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如东晋时期的行书手札,就是书法作品最传统的一种形制。手札达到一定长度,就形成了横幅和手卷。这种横向展开的形制沿用千余年。至明代,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大尺幅纸张,书法作品的形制出现了对联和条幅、中堂等等。至当代,书法作品的形制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丰富。


一、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形制,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古人将如斗口大小,形状为方形或近于方形的作品幅式称为斗方。如今则将其定义得更为宽泛,只要格局为方形,不论大小,都归为斗方一类。说起斗方,我们大多会想到国画斗方,其实书法斗方也由来已久,然而它并不如其他创作幅式那般贴近日常生活,所以一直不被人们所关注。现代居室的墙面变矮变窄,给斗方幅式带来了极好的发展空间,斗方创作已然成为当今书法创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堂、条幅、横幅、对联、手卷、扇面等幅式,由于其四周边长、形状的不同,本身就形成了对比映衬,形式是生动活跃的。斗方四边为长度基本相等的直线,形式均衡稳定,章法布局的难度甚大,一般有以下几种:

1、文稿式

 这是由平常日记、信札、文稿等的书写演变而成的一种形式,作品布局随文字内容的停顿、转换划分成若干个部分,空间的块面形成自然,中间的余白即为行间的呼吸。若有涂改,行间的松紧要协调,使之成为一种“无意”的点缀或“意外”的变化。

2、对比式

 通过表现手法的变化,将书写内容分成几个块面,构成渐变、对比、交错、重叠、照应……达到变化丰富、突出强调的效果。这种变化主要可以从浓淡、大小、粗细、疏密、奇正、纵横、书体等方面展开,这绝不是一字、一行间的局部调控,而是块面间的整体调控。

3、画款式

 国画落款因其要与画面相契合,不受书法程式的束缚,容易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款文的天头地脚错落不齐或偏与一侧,布局灵动跳跃、环环紧扣,且留下较多的余白,虚实之间交错、映衬,营造出简淡空灵、宽松自由的意境。

4、几何式

 运用几何图形打破斗方原有方形格局,设计好的图形将书写的行间、外延作了限定,使书写内容随着图形聚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布局整齐而不呆板、映衬而不零乱。设计成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则较为规整,设计成一角空 缺的图形则较为灵动。

5、题签式

 商品的商标既是一种醒目的标志,又是一种巧妙的点缀,书法创作亦可如此设计。采用异于正文书写的纸制作作品题签,内容可以是正文内容的出处、评价,也可以是作者、创作情况等的标注,位置宜安排在正文前后或幅式中间,从而达到作品“商标”的功用。

6、题跋式

 古代法帖墨迹、拓片流传至今,鉴赏、收藏者众多,在法帖中留下的题跋、印章,给作品增添了一番意趣。依此创作斗方,其主体内容还可以借用其它种类的幅式,再加上跋文、印章。由于书写内容及印章数量较多,要注意整体气息的和谐统一。

7、组合式

 形式的组合,可以使不大的斗方具有小中见大、丰富多样的风采。可以是平均分布的直接组合,也可以是渐变的组合、交错的组合、关联的组合、多种幅式的组合,还可以在书法、印刷品、篆刻、拓片、绘画等门类间或在纸、绢、木、竹、石等相关材质间进行……这种综合格式的创作,须有明确的主题。

1.jpg

二、条幅

 明清以来,随着大尺幅作品的逐渐出现,条幅成为了书法作品最常用的形制。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它体取纵势,上下伸展,视觉感修长,上下贯通,一气呵成。尺幅比例为三比一或四比一,甚至更长。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条幅与横幅、斗方、扇面、手札不同,它的创作和审美在纵势。应注意和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气息畅达:条幅的审美,视觉是竖式的。所以要注意气息的畅达和流动感。条幅更适合表现行草书流畅的动态美,有一泻千里之势。

 2、节奏变化:书写者在书写时要利用有限的空间,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提按顿挫与使转,线条的粗细对比来表现作品的节奏,在阴阳分割、起伏跌宕中抒发作者的性情。当然,书体的不同,对于节奏感的表现也会不同。行、楷、篆、隶的节奏流动感相对于草书稍弱一点,草书相对其他书体,其字形的结构变化及墨色对比表现性相对更自由,它可以在不破坏汉字原始构件的情况下,任凭书写者主观情绪的表现,自由书写。

 3、纵势布局:在章法上,条幅以纵势为主,一般写三四行字,要考虑字与字之间、上下左右及局部的避让关系,前后黑白空间的疏密对比。

整体上,若将条幅分为上中下三段式,上面应是作品的字眼,要处理得尽量精彩一些;中间要尽量气息畅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布局要和谐,不要强势,要尽量做好上面字体的陪衬,字要略小于上面。这是条幅作品整体视觉审美的需要。

 当下,为了增强条幅这一纵长形式的表现力,很多书家在条幅内在形式的变化上作了可贵的探索。具体如用几个扇面组合成条幅,也有用册页分块式组成条幅,也可采用不同颜色的纸组合在一起以增强视觉感等等。这些形式借助拼接和装裱,使得作品外观更加丰富多样。

2.jpg

三、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楹帖、对幅。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形制,对联由诗词演变而来,由两张对称的条幅组合而成、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堂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对联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字数少的对联,每联一般只写一行字,字数多的可以写两行或多行。多行对联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上下联都从右到左,呈“羽”字形;另一种是上联从右到左,下联从左到右,呈“门”字形。因视觉上更加对称,多字对联以采用“门”字形写法居多,这种对联通常称为“龙门对”。对联悬挂时一般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庚子过堂书于闽都”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如“一如女史惠存”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称谓外加上“属书”等字样。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3.jpg

四、中堂

 中堂是书家常用的形制,它既可单独悬挂,也可与对联相配。书画同有中堂的的形制,最初由南“帧画”演化而来,其雏形在唐代前就出现了,但直到明代才有了“中堂”的名称,并广泛使用。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高和宽的比例一般为二比一,可用以书写较多的文字内容,气势较为开阔。中堂的书写内容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是文章;字体则各体皆可。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4.jpg

五、横幅、匾额

 横幅,又叫横披。尺幅上横长于高,非常适合现代居室悬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横幅的字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由于横幅每行较短,换行频率高,前后距离长,所以小字多行的章法要注意行气的贯通。大字榜书虽然单行单字,字字独立,同样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横幅的落款也有多种变化,比如只有数字的榜书横批,有在正文后落款的,也有在正文下落款的。有只落穷款的;也有用数行小字落款,和正文形成大小疏密的变化。

匾额,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一般幅度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5.jpg

6.jpg

六、条屏

 条屏,是书法作品的一种竖式形制,明清以来尤为盛行。通常悬挂在厅堂的正面或侧面墙上,也可依序分别挂在中堂的两侧。因此,条屏的条数应该为偶数,常见的为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也可以更多。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其单独悬挂的称“条幅”,并挂的称“堂屏”或“条屏”,以系列性和具有相关联性为佳。从内容看,条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组成条屏的各条内容各自独立,甚至不是一位作者所书,字体也可 以不同;另一种是条屏的内容是一个整体,一首诗词或一篇文章。

 屏条每条的尺寸必须完全相同。装裱时,条屏的每条可以像条幅那样单独成为个体,也可以每条相接的地方不加边框,悬挂时拼接起来以保持整个作品浑然—体,这种形式叫做通景屏。

7.jpg

七、扇面:

 扇面精致小巧,融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适合观赏把玩。扇面一般有折扇和团扇之分。

 折扇由于上宽下窄,在章法处理上要错落有致,因势成形。常见的处理方式有长短式、平展式、分段式、格景式等等。一般说,楷、行、草书扇面多用长短式,而篆隶则以上密下空的布局常见。

 团扇有圆形及椭圆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章法的安排既可以随形布势,按照扇面的形状将字写满;也可以圆中取方,在扇面中间将内容形式的外廓写成方块形,和扇面外廓形成对比。

8.jpg

9.jpg

八、册页

 册页,一作册叶,是书画作品分页装裱成册的一种形制,主要用来收藏而非张挂。唐前多兴手卷,因观赏不便,于是有人将手卷切割后装成单页;继而因单页久翻易乱,不易保存,遂将它装裱成册,这便产生了册页。

 册页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册页的页数均取偶数,可四页、八页、十二页、十六页、二十四页,甚至更多。从样式上说,册页大体分为两类:折叠式和活页式。折叠式册页上下表层装有硬壳封面,与此相连的页心为前后重复开合的相连叠体,其前后两面皆可有画。因装裱形式的不同,册页可分为蝴蝶装、推篷装、经折装等等。活页式册页较为简单,一般将单幅作品裱成单页,并以盒装。

10.jpg

11.jpg

九、手卷

 手卷是长的横幅,不便于悬挂,只便于边展开、边观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也叫“横卷”或“长卷”。手卷的内容可以是—篇完整的文章,如《兰亭序》、怀素《自叙帖》;可以是一首或一组 诗词,如王铎《行楷王维诗卷》。手卷也可以由同一作者多件独立的作品连接而成,也可以由多个作者 的作品组合而成。手卷的尺寸,短的有几米,长的有几十米,高度一般为30至50厘米之间。手卷装裱成件,前有引首,可题字;后有题跋,可由多人作跋。

 书法手卷的装裱工艺质量要求较高。各时代的手卷形制不尽相同,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主要由“天头”、“引首”、“画心”、“尾纸”等四部分组成。

12.jpg

13.jpg

十、手札

 又称信札、尺牍、书札、手简等。很多历代经典名帖几乎全是手札,因此,手札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解读手札的内容,掌握手札书写的规则,对研究古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以及丰富我们当今的书法创作,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古人的手札多是书信,文中的称谓和署款,每个时期也都有其特征与惯用语。而手札常见的一行长一行短或者空格缺文的格式称为“平缺式”,“平”即行文中提到受书人称谓、涉及受书人情况,或以受书人为对象时,须另起一行,与前行平头;“缺”系遇到前述情况时,不另起行,而空一至两格再书。这种格式以示对受书人的尊敬。书法史上的手札以行书为最常见,因其都是实用书写,是书家自然性情的流露,这种自然的书写状态,也是手札受到人们研习书法时格外重视的主要原因。

14.jpg

15.jpg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