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新闻

魏晋笔法中的“捻转”到底是如何实现的?目的又是什么?

2020/11/19 15:28:59 人评论 次浏览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导语:说到捻转这个技法,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它的原理,但是写起来却遇到很多难点。当然这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练习的方法不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练习的太少,这样的技法是要经过不断的试写和与毛笔的不断磨合,才能慢慢的达到捻转自然的一个水准。

什么是捻转?

用毛笔书写的时候,捻转最寻常的技术动作之一,这一动作隐藏着“行”、“转”、“折”、 “提”、“按”、“捻”六种用笔方法。在书写点画的过程中,三指或者五指配合顺时针又或逆时针捻动笔管使笔管做旋转运动,这一运动过程就是“捻管”。

“担夫与公主争道”、“鹅划水”就是古人对“捻”法的生动比喻。“道”、“鹅”即笔杆,“担夫与公主”、“鹅掌”即笔杆两侧之手指,“争”、“划”即是两侧手指的来回捻转。运用“捻”法可以调整笔锋, “令笔锋常在画中行”

”捻”法可分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捻”法图示如下:

1.jpeg

知道了什么是捻笔,那么我们下面在具体了解一下关于捻笔书写的一些知识及探析。

们把毛笔的笔锋轻轻的切在纸面上,在按压力度很小的情况下会留下一个笔锋的基本印记,就是点画。一个点而已。其实我们所写出的各种笔画、字迹都是由这样的一个笔锋基本印记经过运行的轨迹形成的。这个痕迹会根据你按压控制毛笔的力度大小与各类技法的转换而变化,继而形成各种艺术形态的线条质感,或者成就单字及整篇的气势感。

2.jpeg

下笔越轻的印记就越短小,下笔越重的印记就越粗大,楷书中的兰叶撇就是典型的由提和按产生的笔锋轨迹。两边提,中间按就产生了中间粗两边细的书写效果。当然这都是基本的笔锋轨迹。在很多魏晋和唐朝时的碑帖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原始笔画点”的形状,这种笔画不需要经过任何技法修饰的,只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捻转手法一笔形成。现代很多人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一个点就要使用起笔,提按,回锋这些动作去完成,这属于典型的画字,是书法中不提倡的方法。

捻管的目的

王羲之《笔法十二章》中提到过:踠(踠的意思是脚弯曲,不能伸展)脚斡,上捺下撚(撚是驱逐践踏的意思,同捻),始终转折,悉令和韵.......。也就是说,要想使笔管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自身为轴旋转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必须用手指进行捻动这样一个动作,或者需要肘、臂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撚字,就说明了王羲之在书写的时候是运指的。

北宋的黄庭坚也认为: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从以上的二种叙述中可以看出,历代书法家们都对捻管技法进行过探讨描述。那么捻管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显而易见,捻管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笔锋自转,使笔画产生粗细变化,避免某些笔画形成直角和斜角的感觉。让笔画看起来顺畅无阻,圆润有质感且弹性十足。这就是捻管的真正目的所在。初学者在临摹的时候,虽然知道这个原理,但是往往很难达到这个水平,这个需要不断的练习才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4.jpeg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捻管技法的一些基本常识,希望大家可以根据所描述的去做一个试探性的练习,纠正一些以前的笔法弊病,回归到正规的练习路子,不要过分纠结于不通过捻转形成的大力提按,这类笔法是假笔法,不足为用。

5.jpeg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