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新闻

苏轼《新岁展庆帖》:新岁展庆,祝颂无穷!但著润笔,不愁无好画

2021/1/18 9:10:27 人评论 次浏览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新岁展庆帖》,纸本墨迹,纵30.2厘米,横48.8厘米,苏轼书,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正月二日。原作曾经明项元汴、清安岐等递藏。安岐将此帖与苏轼《人来得书帖》合装为一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新岁展庆帖

《新岁展庆帖》是苏轼写给友人陈慥的一封书信,因首句有“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而名之。此帖挥洒自如,姿态横生,笔力雄健,骨劲肉丰,可见苏轼秀逸劲健、天真烂漫的书风。董其昌跋云:“东坡真迹,余所见无虑数十卷,皆宋人双勾廓填。坡书本浓,既经填墨,盖不免墨猪之论。唯此二帖则杜老所谓‘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也。”

一、《新岁展庆帖》的主要内容及陈慥其人

《新岁展庆帖》与《人来得书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的手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公择(李常)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 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

陈慥,字季常,四川眉州人,北宋名臣陈希亮第四子,苏轼于仁宗嘉佑六年(1061)授凤翔判官时,陈希亮为凤翔太守。因此,他和陈季常早已相熟,故在黄州时,苏轼称陈季常为“故人”。

苏轼在元丰年间曾为陈写过一篇传记,名为《方山子传》,其中详细记叙了陈季常早年的事迹:“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闻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方山子即陈季常,由于“所着帽,方耸而高”,故名之。

陈季常隐于岐亭(今湖北麻城市岐亭镇),在黄州之北一百四十里处。苏轼初到黄州的时候,生活困顿寥落,陈季常在光、黄一带颇有声望,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两人通信频繁,多有往来。

苏轼《岐亭五首》序:“元丰三年(1080)正月,余始谪黄州,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其后数见之,往必作诗,诗必以前韵,凡余在黄四年,三往见季常,而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

《新岁展庆帖》原文如下:

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⑴,稍晴起居何如?

数日起造必有涯⑵,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⑶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

沙枋画笼⑷,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⑸木茶臼子并椎⑹,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

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丈阁下。正月二日。

(另纸小字)子由亦曾言,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书,人还即奉谢次。知壁画已坏了,不须怏怅⑺。但顿着润笔新屋下,不愁无好画也。

注:⑴展庆:拜贺,展拜恭贺。祝颂无穷:祝颂吉祥福禄无穷。⑵起造:当指起造雪堂。有涯,有定期。⑶公择,即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宋史《李常本传》载:落校理,通判滑州。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徙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元丰六年,召为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苏轼年谱》载:熙宁十年正月,苏轼至济宁,公择以诗来迎,常出甥黄庭坚诗文以观。 ⑷沙枋,沙板之一种。画笼,雕饰精美的鸟笼。⑸建州,唐武德四年(621)改建安郡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市。⑹木茶臼子并椎:用于碾制茶末的木臼和木椎。⑺怏怅:即怅怏,郁闷不乐。

此信主要内容是邀请陈慥在李常到来时一同前来,另外还涉及送沙枋画笼、扶劣膏,借茶臼茶椎等事,还说陈慥的壁画损坏了,不要郁闷,只要把润笔费摆在新屋里,不愁没有好画。

二、《新岁展庆帖》的书法艺术特色

苏轼写《新岁展庆帖》时46岁,正是其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期。综观此帖,洋洋洒洒,信手写来,一气呵成,无拘无束,连添加的漏字也不予理会,其悠然自得、天真洒脱的本性油然可见。其用笔自然流畅,劲媚秀逸,字的入笔、收笔、牵连交代分明,大小粗细、疏密得当自然。难怪古人评:“东坡狎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萧散容与,霏霏如甘雨之霖”,充分表现出其合乎自然、不矫揉造作的艺术追求。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