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新闻

人物 | 李士杰:守护书法园地的一片绿荫

2021/5/10 15:54:55 人评论 次浏览

信息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70B1jzcTiQXG6J4ZvHduH0FpFZDf6qE76rYPeeGz.jpg

李士杰

安徽这片位于东南部的广袤富庶的土地,风光优美,人文荟萃。自古至今,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和众多文艺流派。2020年,省会合肥的GDP更是跻身全国城市GDP20强,成为全国新一线城市中最令人瞩目的地方。

那些历史悄然埋下的文化种子,蕴含着千年徽派基因,在当下更是满溢生机。在合肥高新区科学大道上,一座23层大楼直矗云霄,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建筑之一,这就是“中国书法大厦”。这座建筑外在内敛,内在浑厚,像极了安徽这片土地的风格,也像极了它的创建者--李士杰。

谈到李士杰,他骨子里的“敢闯务实,贾而好儒”,正是安徽人的典型性格。

El7Gv2qPdK62aUneHvHqyWJ9B1WMXzXgbmP0X76y.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徽文化滋养的成长

1952年,李士杰出生于安徽宿州,他成长的五六十年代,正是国家经历苦难又是变革的时代。家庭中潜移默化中的影响奠定了李士杰日后的做事风格。

在那个大家都不富裕的时代,有些亲戚、乡邻生活难以为继时会到他家借粮,母亲虽然自知家中存粮有限,但总是不让来人空手而归,母亲的为人处事方式给李士杰的心里留下深深烙印。在乐善好施、知恩图报的氛围里成长,李士杰也形成了从小好学的性格,并在贫瘠的岁月中完成了基础学业。

走在时代前沿的青年,都以入伍为荣,李士杰也在最好的年纪走进军营。在部队里,日常的严格训练、战场的洗礼,又培养了他过硬的身心素质。同时,在部队里的见识更提升了他的视野和格局,激发并加深了他对文化的渴求,对知识的寻求。李士杰在从戎期间在对越还击战中为国立功;1981年转业回乡。脱下军装之后的李士杰,则成为了一名商业部门的干部。

从小形成好学、务实的性格,部队的洗礼,对文化的追求,对商业的认知,这些因素都成为李士杰在后来大展身手的积淀。改革开放初期,原有市场经济受到冲击,面对各种新思潮的冲击,当别人无法判断未来方向之时,李士杰就凭借着多年的能力积淀和商业思路,从领办企业开始,探索出一条新型企业的成功之路。

多年的企业管理中,李士杰知人善任,培养出一个过硬的工作队伍。再看他近些年来的履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安徽省书法院院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草书展》等百余次全国各类书画大展,影响广泛。作品多被全国书法专业报刊发表和报导。有《李士杰书法集》等多种形式的著作出版发行。

由此可以看出,一路走来,李士杰虽身份多变,但他文心恒持,更广涉文、艺、哲、经诸领域。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骨子里始终充溢着一份对文脉的追寻和一种文人情怀。

60jS9QOWshpvBxYMBb5UvM12fTaC5wn2wyGJbRkb.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AODMku1HIyHhbkKJh8mcjIe0diFaswzBJny8UsKA.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以商业之力,传文化之美

多年努力与坚持的背后,深藏的是李士杰长期致力链接古今、融时代脉络于一体的重要探索。

尤其在经历了中国最好的发展时代,始终坚守着他从小养成的对人、对国家的认知和习惯。当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提升之后,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成为新时代的重中之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进行更好的传播?这成为李士杰这些年思考的问题。

以商业之力,传文化之美,并以此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李士杰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角色。

退休之后的李士杰,依然秉承着坚定与执着,思考如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士杰笃定: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魏然耸立。

所以他提出了构建“中国书法大厦”的构想,并很快将这个构想落实为实践,独创性地在中国合肥建设中国书法大厦,坚持为人民书写,为时代颂歌。

大厦建立至今优质艺展不断:“喜迎十九大 共筑中国梦”-墨舞初心·中国书法大厦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霞客行·沈鹏草书《徐霞客歌》暨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徐霞客游记》全国巡回展、首届全国书法院作品展、同心·同德·同攀登--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邀请展、理性 开放 创新--长三角三省一市书法院作品联展、全国书法名家辛丑春联展、首届中国书法春晚、首届国际书法邀请展和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赛等国际化、高规格活动更持续引爆业界口碑,奠定安徽书法的高端定位。

李士杰同样注重战略高度下的多元筹运。不仅持续开展书法培训工作、主办《中国书法大厦报》、搭建中国书法大厦网,组建大厦艺术委员会,注重庙堂坊间良品收藏,更于全国一些城市建立联络处,在黄山太平湖、岳西石关、巢湖云水湾等地建立创研基地。2018年中国书法大厦北京展览中心启幕,也是从这一年起,大厦向皖南山区石台县每年捐赠500万资金,分三年累计捐赠文化专项资金1500万,独家赞助石台县文化馆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

近些年来,他对书法事业的投入深度堪称无人可及。不仅持续资助,更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突出。十几年来已有数千万善款通过他的引导捐献给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对家乡,他更是爱的深沉,仅2018年就为家乡父老捐赠善款4100万元,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爱国担当有温度,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是李士杰长期积累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和人生大智之果。

J5wAIHSHRreTGzfEhNpOHBUkN0v9T697IodNsXYT.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0yMc0ipwugeOrzBISXbWSRSmhAYjVPjvPOF6rWjC.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濯濯善心书时代新篇

从小好学的习惯和他对书法的喜爱,让他在多年来不同身份转换中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爱好。

或许是徽文化这片土地的滋养,李士杰从小就喜文,虽因各种原因没有一开始就入此道,但这种“美好”的方向指引铸造了有益李士杰一生的优质习惯。如早年入伍时会利用一切可支配时间坚持学习,在杭州部队期间几乎通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经典著作和能找到的书帖,常年利用间隙时间背诵《新华字典》10000多个单字,3500多个带注解的词语,至今依旧坚持每日必挥毫两个小时。

近些年来,他更是笔耕不辍,身边常年伴随着古诗文、碑帖书籍,每日读帖、临帖、背帖,并深研书法实践。数十年的格局积累和深谙初心的链接使他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写好字才是真功夫。

书法艺术不同于其他门类,纵观书法的历史,能在书法艺术里作出突破贡献者并不太多,但千年来的多个时代里,依然有诸多书家自成体系,各有风格,才让这一艺术门类繁荣发展至今。李士杰自然也是在这书法历史长河里的一员。

在书法实践中,李士杰在训练了扎实的行书、楷书体系之后,选择了主攻草书方向,将书法的笔墨、形式进行深入研习。在书写中,他注重以笔墨展现中华气度,以精品阐释中华美学,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

多位书家评论李士杰的书法醇厚、端庄正气,又亲切宛然。李士杰自己又在实践中力图跳脱自有框架,体现当代人独到审美情趣。他的《杜甫诗·月》多有浸染风华,浑然天成之韵,下笔率性自在,风度从容,擅撷各家神妙又灵趣斐然。大幅佳作《醉翁亭记》求新而不求奇,求意而不求趣。哲思缜密间又克制清醒,堂堂之气却浑然天成。

2010年《李士杰书法集》出版时,知名书家李铎评:“基于传统,广收博取,不失已意,从而形成浑厚洒脱、寓巧于拙之厚重书风…观其率真坦荡、人品书品兼修之态,必将在书学道路上走出一条可喜之路。”

只有真正懂得,才会真心舍得。某种程度而言,李士杰是真正参透了文化内涵,才能如此毫不吝啬地大手笔投入。故时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认为他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还想有个名头,但他就是全力以赴地做贡献。”

ICEaBb63xJZAPn2SsNzVjw4uKT8p7XQkldYyutFJ.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lw3BtzGVsUxuVWwgbd4TmR5wm9Fllg4IAcmDgk5R.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后记:

李士杰一手打造的昂首矗立于蜀山东麓淝水之滨的中国书法标志性建筑已成为城市群体的精神符码,承载民众的心灵认同和文化记忆。而书法亦藉此以前所未有的自觉介入生活,因内部的丰富维度和外延的极大可能而愈加可见值得期颐的未来。他更是智慧性地将书法文脉和社会需求多维结合,探索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觉表达和实践体系。最终,在实现良好社会美育功能的同时,更向大众显现书法之美的强大内生力。时代新风的滚滚浪潮中,他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以前瞻视野与先锋精神主动勾连起个人与集体的相融共生,已具新时代民营企业“徽派精神”的范本特质。

入伍下海又上岸耽文,除却经验和历练积累,那些埋头写字的悉琐时间以及学文获得的心灵慰藉,都为他打造了一处专属的神秘舞台。几十年间谈笑鸿儒,文人风骨浩荡不羁。

简历:

李士杰,著名书法家,1952年生于安徽省宿州市。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安徽省书法院院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草书展》等百余次全国各类书画大展,影响广泛。作品多被全国书法专业报刊发表和报导。有《李士杰书法集》等多种形式的著作出版发行。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