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 中秋帖东晋 王献之 中秋帖 故宫博物院 《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行书3行,共22字,释文: “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
次 时间:2018-05-03
历代的书法艺术,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工匠和从事劳动的人们留下来的。如汉代书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碑刻文字,一是简牍墨迹,它们都是在纸未发明以前或未大量使用以前的书籍文献。简牍书法,正是当时参与书写活动人数甚众的普通者所为。也是文字在实际应用活动中,与社会生活…
次 时间:2018-05-03
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现在讲极简,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越简单,越难宋是一个文明高峰。宋汝窑,是一千年了不起的大名牌!唐三彩都是花花绿绿的,但宋敢在花花绿绿中提出素朴风格。汝窑…
次 时间:2018-05-03
苏轼《黄州寒食帖》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首…
次 时间:2018-05-03
《苦笋帖》怀素绢本墨迹,草书法帖。纵25.1厘米,横12厘米,2行14字,字径约3.3厘米,无年款。帖前有清乾隆题签并书引首“醉僧逸翰”。帖后有宋米友仁、聂子述,明项元汴,清李佐贤、陆润痒等题识;又有宋“宝庆改元九月九日重装。松题记”款,疑为《兰亭…
次 时间:2018-05-03
篆书《峄山碑》的临习方法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此为明拓宋郑文宝摹刻长安本…
次 时间:2018-05-02
作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他的出现标志着碑学派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魏晋南北朝碑以至汉碑等的成熟,碑学通过广泛地吸收传统营养,融会贯通,已经创造出自己的碑派面目。时人对他的书艺评价极高,列其篆、隶书为“神品”,称其“四体皆精,国…
次 时间:2018-05-02
当代篆刻的技术化与形式化倾向沙孟海曾说过:“治印有三要,曰识字,曰辨体,曰本学,而刀法不与焉。”(《沙邨印话》)此意是说在篆刻创作中,不要过度夸张刀法,不要让技术性的强化遮蔽篆刻的书法本体特质与其符号表现下的文化内涵。篆刻创作中技术化倾向是当今印坛部分…
次 时间:2018-05-02
“首届安徽省青年书法艺术节”在合肥隆重开幕 4月28日上午,“首届安徽省青年书法艺术节”开幕式在合肥举行,省文联主席、巡视员吴雪,团省委副书记李跃波,团省委联络部副部长、省青联副秘书长杜 盛先生,省书协名誉主席张良勋,省书协顾问余国松,著名书家王家琰,省…
次 时间:2018-04-28
读过很多关于学习书法的方法、步骤或成功的经验,有的理解深一点,有的肤浅一点,有的是直接误人子弟。更有甚者曰悟性高者临几页看几眼就能创作自己作品,把学书法看成小孩过家家,小编看来初学钉死一至两家自己喜欢的碑帖不间断的临摹,悟性好的十年(上千遍的临习)方有…
次 时间:2018-04-28
中国书法分为碑帖,历代以来也通常分为两派,一派学碑,一派习帖,故而形成碑学和帖学。碑书棱角分明,遒劲朴厚;帖书倾向于圆润流丽,婉转妍美。碑书通常有历代遗留下来的庙碑、墓碑、造像和摩崖等,它们无一不是碑刻书法的载体,除非自然、人为破坏,通常能完好地保存数…
次 时间:2018-04-28
《元珽妻穆玉容墓志》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刻,全名《魏轻车将军太尉中兵参军元珽妻穆夫人墓志铭》,共二十行,每行二十个字,1922年河南洛阳南陈庄附近出土,始为于右任所获,现藏陝西西安碑林。墓志字体体…
次 时间:2018-04-28
10枚有故事印章,因为故事更加感人一方印章因为有了背后的故事显得更加精彩更加动人......意与古会邓石如( 1743 -1805),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这是邓石如为清代著名画家毕梦熊所刻的一方闲章,五面长款记录此印的缘由。毕在扬州见到邓的篆刻,深为叹…
次 时间:2018-04-28
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 书法线条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现力,是因为线条具有极为复杂的属性,诸如质感、力感、动感、立体感、节奏感等等。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是书法艺术主要构成材料,今天【书法思考】为大家分析,如何在平时学习中,切实加强我们对于线条质感、力感…
次 时间:2018-04-28
宋代的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排名第一的就是苏东坡。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
次 时间:2018-04-28